博鳌零碳示范区建筑绿色化改造 预计可降碳1.41万吨
央广网琼海7月30日消息(见习记者付美斌 实习生周林炎)全国首个国家级零碳示范区——博鳌零碳示范区,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由建筑绿色化、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技术,组成完整的零碳技术集成体系,预计可降碳1.41万吨,在2024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前完成。
7月29日,2023博鳌全球旅游生态大会开幕,在此间由大会主委会联合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举办零碳产供链高质量发展会议,结合博鳌零碳示范区建设契机,深入探索绿色低碳产业创新发展机遇,打造零碳示范样板,向全球展示中国低碳发展理念、技术和实践。
博鳌零碳示范区CIM展厅(央广网见习记者 付美斌 摄)
(资料图片)
会上,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交通大学碳中和科技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元丰发表《推进绿色低碳技术支撑 零碳园区与零碳建筑》主旨演讲时指出,2021年全球建筑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100亿吨,占全球能源相关碳排放总量的27%,若加上建材工业部分(整个工业中用于制造的建筑材料,如钢铁、水泥和玻璃等)的碳排放量,这一比例将上升至37%。
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发展和安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和海南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2022年,住建部和海南省共同启动博鳌零碳示范区建设,从园林景观生态化、建筑绿色化改造、交通绿色化等8个方面19个子项开展零碳示范改造。
博鳌国际会议中心窗外及酒店屋顶的光伏板(央广网见习记者 付美斌 摄)
据介绍,博鳌零碳示范区内建筑绿色化改造,改造建筑包括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及酒店、东屿岛大酒店、新闻中心,总面积达16.3万平方米。
根据设计方案,中铁建设集团在可再生能源利用,设备设施性能改造提升,围护结构性能改造提升、智慧化性能改造提升4大类16个子项进行工程实践。
博鳌零碳示范区CIM展厅(央广网见习记者 付美斌 摄)
中铁建设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钱增志在当日会议上介绍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直流互济光储直柔技术、围护结构性能提升、建筑电气化改造、智慧照明等六项关键技术在博鳌零碳示范区的实现应用。
博鳌亚洲论坛新闻中心,是年会期间媒体工作者临时办公场,总建筑面积约0.6万平方米,是全国首个“零能耗”既有建筑改造工程,经过改造后,年耗电量减少12万度,已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零能耗”建筑。
据介绍,新闻中心屋面采用国内一流水平的转化率达21.4%的单晶硅光伏板,光伏百叶采用了超薄高效透光单晶硅组件,对室内采光影响较小。储能电池采用了安全、长寿的全钒液流长时储能电池,目前度电每次成本已低于0.2元。另外,采用先进的直流互济光储直柔技术,形成多台变低压直流互联互济结构,实现功率在发电、储能、并网之间的动态分配。直流变频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应用,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
博鳌零碳示范区CIM展厅(央广网见习记者 付美斌 摄)
东屿岛内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年发电量可达710—920万度,降低碳排放4440吨,占改造前总碳排放的30.6%。亚洲论坛酒店大堂的光伏幕墙,全年可减少大堂空调用电量20%左右,客房阳台的光伏玻璃栏板、绿植遮阳、遮阳格栅等措施,可将酒店客房太阳辐射的热量降低35%以上。酒店原98台(套)燃气厨具全部换成电气厨具,燃气锅炉更换为电蒸汽锅炉和双源热泵,实现100%厨房厨具和换热设备电气化,避免了直接排放即天然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如果全部采用绿电供电,一天能减少约7.5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据了解,在博鳌零碳示范区项目使用的技术适用于酒店、办公等同类改造及新建建筑,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对于实现国家双碳目标能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王元丰对博鳌零碳建筑与园区未来提出建议,一是打造全国、亚洲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博鳌建筑碳中和论坛,二是建立中国及亚洲建筑及园区碳中和联盟,三是打造全球具有引领性的建筑、园区ESG项目(企业)。
关键词: